资产评估不能再“包打天下”了?xml:namespace>
在我上中学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名字叫《师说》。这是唐代文学家、思想家韩愈的一篇有名的劝诫性文章,他在文中告诫人们:“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句话什么意思呢?且不说“闻道有先后”,就说“术业有专攻”,其表达的意思就是:学术、技能有专门研究的部门和人,各自有钻研擅长的方向和领域。
从社会总的分类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科学实验等,从社会上具体的学科分类有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历史等,再到具体科目有数学、语文、物理、化学、计算机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学科不管从广义上分类还是到具体的科目,都有其具体的行业和专门研究的部门,专业人员从事本专业的研究和工作范围,在鉴定评估领域里也不例外。
在国家经济建设中,为了更好的适应发展的需要,国家设立了各个行业专门的鉴定评估机构。在这些机构中,有:资产评估、土地评估、房地产评估、矿产评估、机动车评估;在司法领域里就其专业性更细分为笔迹、痕迹、珠宝、文物、玉器、医学、物证······。总之,各行各业有他自己专门的特长和技能,这些部门有专门从事这方面的人从事这项工作。
资产:“能产生经济效益的资源,包括动产不动产。”从名词解释上看:资产评估,也就是说,不管是动产还是不动产,只要是资源都可以评估,真可谓是资产评估“包打天下”,没有它不能干的,这其中就包括专业性很强的机动车鉴定评估。如果说单从资产的定义上分析,也确实挑不出什么毛病也没什么可说的。但如果从专业角度上去分析,资产评估除了对账目清楚以外,也确实没有哪项属于自己研究的专业领域和专项部门,更谈不上有具备某项专业技能的人员。如果这样说是以偏概全的话,那么我们看看资产评估师所学的专业课程就知道了。所学的有《经济学》《资产评估学》《财务管理学》再加上《机电设备评估基础》《建筑工程评估基础》。在这五门课程中,只有机电设备课程和机动车还沾点边。但是我仔细了解了机电设备课程里的内容,里边没有一项内容和“汽车”有关,主要讲的是机械设备类。这其中包括机床、发电机、起重机等。可以说,资产评估人员所学的这五门课程与机动车鉴定评估没有一点关系。所以,资产评估从事专业的机动车评估,是完全违背了“术业有专攻” 的古训,
以上所说的就是听到有人在各种场合常常说的“专业人做专业事”的道理。但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还是有一些主管部门、一些主管人员硬是将专业性很强的业务交给外行人实施鉴定评估。就在几天前,我就接到一位代理律师代理的机动车贬值的案子,他让我从专业的角度去分析,帮他看看这份资产评估公司出的车辆贬值报告有什么毛病。结果打开报告一看:厚厚的报告书,装订的挺精美,封面加内页足足有20多张纸。报告内容套话连篇,一些过时的、甚至和内容不沾边的法律法规加上目录等足足占了四篇纸,剩下的就是规避风险的声明,和让人听不懂得专业拗口的词汇。整个报告只有一处能表示评估金额的数字。评估结果没有任何依据和计算过程,唯一能表示评估值来源的文字说明,就是一句“市场调查”,但报告中没有任何材料能证明结论是经过调查得出来的。据当事人讲,在对该车伤损情况进行外勘鉴定时,资产评估人员根本就没到场,只有一个所谓领导对该车外观拍了拍照,对伤损的部位根本就没过问,也没检查。就这样一个既没有任何依据,鉴定人员也没到场勘验的;一份所谓权威的,用在法庭作为证据的虚假报告算是出炉了。据说这次鉴定收了当事人八千块钱的鉴定费,扫二维码没有任何能显示两位资产评估师的信息记录。这就是一个具有司法资质的资产评估公司出具的“权威”报告。目前,就我所掌握的类似像资产评估、价格评估出具的这类没有一点专业水准的专业技术型的报告还有很多,我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鉴定报告作为一种证据,如果结论不属实,其失去客观公正性自不必说,就他所起到的作用,又怎么能保证司法裁决的公正性,又怎么能保证法庭顺利解决矛盾?遇到这种没有根据的结论,往往当事人另一方会要求重新鉴定,如此一来,无形中增加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增加了审理案件的难度和审理周期,加大了法官审理案件的工作量,影响了工作效率,不利于快速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严重的还会引起社会矛盾。
长期以来资产、价格非专业部门出具专业报告的现象,有关部门和主管领导应费费心,尽快改变“术业不专攻”的现状。还是那句话:“术业有专攻”“专业人做专业事”“谁家的孩子谁抱走”,该谁干的活让谁干;该让谁管就让谁管。尽快改变资产评估“包打天下”的现状。再也不能让不专业人干专业的事了。